6月12日,首屆交通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以“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為主題,聚焦公路、水運、鐵路、航空、物流等全領域,打造集學術研討、成果展示、技術推廣、合作對接于一體的高端平臺。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攜最新技術參展,并發布了低空無人機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成套技術,就《低空經濟賦能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與城市精細化管理》進行倡議。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劉傳雷、上海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黃承明,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創中心負責人左澤,東南大學專任教師黃凱,上海同陸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經理杜佳奇蒞臨發布會現場,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榮欣出席會議,上海建科院交通市政與勘測運維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技術骨干參會。活動由上海建科院市場發展部經理呂杰主持。
嘉賓致辭
劉傳雷在發布會上致辭。他表示,作為新質生產力代表的低空經濟將推動產業升級。當前高新技術與交通技術加速融合,智能化已成為交通科技的發展趨勢,構建高質量交通運輸體系也成為行業共識。上海建科院在低空無人機應用于城市治理領域的探索成效顯著,其提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方案”,為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升級樹立了典范。
趙榮欣指出,作為國內建筑與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務領域的知名領先企業,上海建科院聚焦公路工程、城市道路、橋梁隧道、軌道交通、機場站場、水運水務及城市生命線等重點領域,依托數字技術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當前,上海建科院正乘勢低空經濟發展浪潮,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果發布
上海建科院正式推出“低空無人機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成套解決方案”,依托廣域覆蓋的機庫網絡、全鏈條的軟件開發能力及多場景落地的實踐基礎,率先打通了低空資源與城市治理的融合通道,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注入新動能。
上海建科院正推進上海市域63座智能化無人機機巢的網格化部署,構建起國內規模領先的無人機城市精細化管理網絡。該網絡覆蓋21條共計1100公里的軌道交通動脈,作業區域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形成“城市5分鐘響應圈”。配合多光譜傳感器、激光雷達、SLAM等適應性荷載,無人機可高效應對密閉空間探查、建筑外立面檢測、大跨橋梁巡查等人力難以抵達、特征不易感知的復雜場景,實現城市體征毫米級動態感知。同時,上海建科院突破性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機智慧巡查系統,通過數字孿生建模與AI決策算法,構建“任務規劃-自動巡航-智能識別-閉環處置”的全流程無人化作業模式。
目前,該方案已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多個城市形成示范效應,成功落地基礎設施巡檢、交通流量偵察、農林生態巡查等十余個應用項目,全面支撐城市治理邁入“空中智理”新紀元。低空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在賦能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與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潛力巨大。上海建科院將持續以創新為引領、技術為支撐,推動低空經濟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為建設更加智慧、高效、宜居的城市貢獻力量。
倡議發布
劉傳雷、黃承明、趙榮欣、左澤文、黃凱、杜佳奇共同發布《低空經濟賦能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與城市精細化管理》倡議。
作為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技術服務商,上海建科院聚焦“建設-運維-智慧化”三大核心環節,形成“智能裝備研發+數字化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其自主研發的三維激光移動掃描儀、靜力水準自動化監測系統及爬索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已成功應用于長三角(上海、杭州、紹興)、山東半島(青島)、江淮城市群(合肥)等重點區域的軌道交通與城際鐵路項目,為相關領域提供從專項技術攻關到系統集成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徐匯本部] 上海市宛平南路75號
[莘莊園區]上海市申旺路519號
[金山園區]上海市金流路8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