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17日,以“營造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培育綠色建筑新增長點”為主題的2025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海南)低碳韌性城鄉科技博覽會在海口隆重召開。上海建科咨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參加了本次綠建大會,主持及參與了多場活動及演講。
大會期間,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與上海建科咨詢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夏冰開展技術交流。
主辦主題論壇
大會次日,由上海建科咨詢集團和上海建科院共同主辦的 “面向碳中和的城市建設與治理創新”主題論壇成功舉辦。上海建科院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楊建榮主持本次論壇。
中國綠建委主任王有為,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會長崔明華,上海建科咨詢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夏冰為論壇致辭。
中國綠建委主任王有為致辭
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會長崔明華致辭
上海建科咨詢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夏冰致辭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管趙言冰作題為《國際城市脫碳的政策和行動》報告,聚焦國際領先城市在邁向零碳過程中的政策和行動,探討在碳中和目標引導下,城市在能源系統轉型、建筑電氣化、熱泵推廣及供熱脫碳等方面的目標、政策與實施策略。同時,分享中國城市在“雙碳”目標下的前沿探索與實踐,為更多城市推進建筑領域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提供借鑒。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節能與低碳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王何斌以《超大城市建筑碳排放管理平臺開發與應用》為題,分享了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的代表,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建筑領域從能耗雙控向能碳雙控的轉變過程中,如何通過建設建筑碳排放智慧監管平臺,去實現全要素碳排放監測、全方位碳排放核算、全周期碳排放監管,解決建筑領域碳排放數據獲取難、核算難、監管難的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劉曉華以《面向零碳目標的建筑柔性用能探索》為題進行報告,介紹了能源系統的結構變化以及對建筑側柔性用能的需求,建筑側各類等效儲能資源的特征,反映供需關系的電力動態碳排放責任因子,以及在此目標下建筑柔性用能降低碳排放的工程示范案例。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規劃院院長周海珠作題為《城區碳排放計算與低碳規劃實踐》的報告,他針對城區碳排放核算不清晰、預測方法不統一等問題,提出城區碳排放核算方法與預測方法,并結合具體案例,闡述低碳規劃技術與減排效果。
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郝斌作題為《建筑負荷聚集參與虛擬電廠調節》的報告,探討了作為建筑節能新方向的建筑負荷靈活性調節的潛力,設備與系統實現調節的方式,以及現有峰谷電價差的收益模式外的額外可能性。并立足電網企業視角,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需求,探討虛擬電廠并網對接所需的關鍵技術儲備與實踐路徑。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綠色貿易部經理李威作題為《碳監測、碳金融、碳普惠賦能城市雙碳管理》的發言,介紹了湖北在立足地方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需求,充分借助碳金融和碳普惠的支持手段,打造數智化、網絡化、空間可視化的城市“雙碳”智慧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實現政府控碳“一本賬”、企業降碳“一張圖”、個人低碳“一鍵惠”等場景目標,從而有效提升城市精細化“雙碳”管理水平。
上海建科院以“面向碳中和的城市建設與治理創新”系列論壇緊扣大會 “營造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培育綠色建筑新增長點”主題,通過研討國際脫碳政策實踐、建筑碳管理平臺開發、柔性用能系統優化、虛擬電廠負荷調控、城區碳核算規劃及碳市場雙控機制,共襄行業智慧、助力行業發展。
集團專家多論壇分享
上海建科院多個專家在其他分論壇作專題報告。上海建科院資深總工、教授級高工韓繼紅在“發展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美麗城市——可持續城區人文、經濟與產業”分論壇作題為《上海綠色生態城區:從1.0到2.0的發展與實踐》的分享。
上海建科院低碳院副院長季亮在“Beyond Zero不止于零——建筑碳中和研究與實踐”分論壇作《基于柔性用電理念的建筑節能與降碳的協同》的報告。上海建科院低碳院院長助理方舟在“低碳城市規劃與建設”分論壇做題為《基于零碳就緒的可持續城區規劃與實踐新路徑》的分享。
大會同期,上海建科院服務的5個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公共服務類建筑獲頒健康建筑鉑金級設計標識(101社區23-02地塊配套幼兒園項目、102社區 J02-03地塊幼兒園項目、102社區J10-03地塊配套幼兒園項目、103社區J08-02地塊配套初中、103 社區 J08-01地塊配套小學);海南省中國石化自貿大廈項目獲頒綠色建筑三星級預評價認證。另有4個低碳項目分別獲頒碳中和建筑鉑金級、金級認證,包括:東航金葉苑(暫名)4#地塊4#樓項目、大理頤老院二期項目(太保家園·大理國際樂養社區二期)北區、蘇州恒泰吳淞灣未來城配套工程(蘇州東站建設指揮部),以及龍陽路交通樞紐中片區04街坊商業辦公項目T3-02樓。
[徐匯本部] 上海市宛平南路75號
[莘莊園區]上海市申旺路519號
[金山園區]上海市金流路892號